高山羊叔叔 发表于 2018-9-23 12:12:00

黄建:逐梦南湖山(图文)


“茶学界泰斗”张天福(右一)为南湖山茶叶公司题词
游南湖山与茶结缘
黄建,东张镇半岭村人,16岁辍学,年少时跟随父母辗转广东、福建等地。他在广东一家服装厂打工,从早忙到晚,每天工作15个小时,发工资时却只剩千儿八百。于是,自主创业成为他最大的梦想。
接下来的几年时间,黄建贩卖过海鲜,开过酒楼,零售服装,没少辛苦,却赚钱不多。2004年,他在东张镇开起了一家小茶庄,隔三差五,邀朋唤友,沏茶论道,增长了不少见识,人也逐渐变得成熟稳重。
黄建的茶楼并不大,所以他既得当老板又得当伙计。为了进货,他经常到武夷山、安溪等地,深入茶园,跑茶叶市场。时间长了,茶叶的杀青、揉捻、干燥等流程,他了如指掌,但这时的他,并没想到自己将来会与茶叶结缘。
2006年初,黄建和几个朋友上南湖山春游。“这么大的一片空地,种上茶树应该会不错。”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,改变了他的创业轨迹。其实南湖山对黄建来说并不陌生,他是土生土长的东张人,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结伴而行,游山玩水,南湖山来了多少趟他都记不清了,为什么以前没有看到这片空地呢?
经过了解,这片空地是去年年底刚收成的一片经济林。黄建喜出望外,迅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表哥王徵杰和几个亲戚,没想到这一提议得到了亲戚的支持。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他经常跑到南湖村,向当地村民们请教,查阅大量的资料,得知南湖山自清朝初期,当地农户就开始种茶制茶了。他还请来省农科院专家,上南湖山现场勘察考证。专家告诉他,南湖山的土壤气候条件种茶树,比安溪和闽南地区的还要好。听了专家的一席话,黄建欣喜万分,他似乎看到一个满园飘香的茶园正在向他招手。说干就干,当年黄建就拿出投资分红的300万元,联合几个亲戚筹资1000万元成立南湖山茶业有限公司。
历经浮沉不言放弃
2007年3月,黄建的公司与南湖山村两委签约,以每亩25元承包800多亩荒山。从这一天起,28岁的黄建把所有的身家押在了这片黄土地上。从了解气候到咨询专家,从选择种苗到异地取经交流,在这片光秃秃的山顶上,他一待就是3年。3年后,黄建给这片荒山披上绿装,满园的茶香,沁人心脾。
可谁又知道,黄建为了这片荒山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?他还清楚地记得,2007年5月20日,当轰隆隆的推土机开进大山,开挖第一铲时,他真有些心灰意冷。满山上都是黄豆般大小的小石子,这可怎么种茶树啊?黄建带着40多位工人,像捡花生米一样,一粒一粒挑拣,开辟出茶树田。屈指一数,仅这项工作,就花了半年时间。
当年11月,第一批“小阳春”茶树引种60多亩。可这一年,遭遇干旱,刚种上的茶树苗一棵一棵蔫了,尽管黄建坚持每天扛着抽水机抽水浇苗,但茶树还是死亡了18万珠,达到40%.来不及伤心,他立即组织工人将枯死的树苗砍断,补栽上新树苗。
2008年3月,黄建聘请大批的当地村民,抢时间大面积栽树。他吸取上次的经验,开挖山塘,建蓄水池,铺设管道。这些零星锁碎的工程项目花掉了他200多万元。可通往基地的道路硬化工作也迫在眉睫,而制茶的厂房以及工厂的绿化等还需要700多万元的投入,黄建和他的亲戚们不得不增资。
那段时间,在南湖山的种茶基地,人们总会看到一个头戴草帽,身着单薄衣裳的年轻人,脚穿水鞋,跟工人们一起劳动,同吃同住。他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,不论刮风还是下雨,都早早地出现在工地,看看树苗种得整齐不整齐,要不要浇水。每天长达20多小时的工作,对他来说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倦意,因为他心中怀揣着梦想,当看到自己的茶园一天一天地变了模样,他的心中总会涌动一种莫名的幸福和感动。
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.黄建当然明白专业的员工队伍对茶叶品质的重要性。他想找一个与南湖山土壤和气候条件极其相似的茶园,让他的技术团队和工人们“练练兵”.经过多方考证,2009年他承包下超大集团在福州优山的300多亩茶园。这一年,黄建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自己的茶园里搞建设,另一半精力住在优山,和员工们学习和劳动。辛辛苦苦干了一年,年底算笔帐却亏了20万元。但黄建并不以为然,笑笑着说,“哪有学本事不交学费的呀?”
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,当黄建满怀期待地迎接茶园的第一批春茶上市时,恰好遭遇了“倒春寒”,近百亩茶叶几乎颗粒无收,他不得不又把希望寄托到下一批。2010年9月,南湖山的茶树收茶了,几天下来,一筐筐沉甸甸的茶叶,摆满了制茶车间,黄建看着这些茶叶,笑得合不拢嘴。可当他喝上第一泡自家茶园里种出来的茶时,表情立马变得凝重,这味道怎么和安溪的铁观音差别那么大啊?
望着这片浸满了他的汗水的土地,黄建欲哭无泪。他当然知道问题的严重性,如果制出来的茶和安溪铁观音的味道大相径庭,意味着这个项目的失败,他和亲戚们近2000多万元的投资将打水漂,他不愿也不敢往下想。就在这个时候,村民们议论纷纷:“南湖山是有种茶的历史,可种的那些茶都是些低档的花茶,哪有种这些‘铁观音’的?”
听到这些议论,黄建有些失落。黄建说,当初投资的时候,计划在5年之后开始盈利,2年之内收回全部投资,否则资金的压力就会比较大。可现在4年已经过去了,却做不出味道比较纯正的“铁观音”,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。怎么办?黄建一时没了主意,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打造首个生态茶园
找不出原因,他跑到福州向省农科院的种植专家请教,又到兄弟县市的茶叶基地去取经。经过专家会诊,得知南湖山海拔太高,气候湿润,叶子的水份不能正常蒸发,茶也就不能正常发酵,所以做出来的茶味道不好。搞清楚了原因后,黄建请来专家,手把手教工人们制茶。但这批茶采摘回来后没有及时制成茶,经过处理,第一批收成的7000斤叶子制成了茶,因为品味不好,只能按低档茶销售,一年的辛苦换来的还是10多万元的亏损。
这次的经历,让黄建明白了一个道理,不管是种茶、还是制茶,甚至连车间的管理和茶品销售,都得请专业的人来做,因为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做出质量上乘的品质。他一方面与省农科院进行全面合作,包括茶树的田间管理,施肥等,另一方面,他到安溪等地聘请专业的制茶师傅加盟到他的团队中来,充实队伍的专业技术力量。
为了提高自己的制茶的专业知识,黄建买了一柜子书,一本一本地认真研读,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。他认真地做笔记,遇到不懂的地方,就圈下来做上记号,然后向省农科院的专家请教。2010年,黄建先后到宁德福安,漳州华安参加省农业厅、省农科院组织的种茶制茶工艺培训班。遵照专家的意见,黄建给自己的品牌作了精确的定位,他要走生态有机茶园的发展道路!
从那一天起,黄建就给茶场定下了规矩,基地所有茶场全部要施有机肥料或生态肥料。有机肥从哪里来呢?他得到边远山区挨家挨户收集农家肥,400多亩茶场,每年需要500多吨有机肥,仅此一项,他每年就得多开支30多万元,但他并不心疼,因为他要种的茶与众不同。黄建还根据山地的特点,在茶场内种植了爬地兰、圆叶决明子等植被,夏天可以起到土地保湿的作用,到了冬天植被枯萎则是天然的好肥料。
“做生态茶,走品牌路”是黄建在历经挫折后定下的发展目标。今年年初,南湖山茶业基地与台商签订了合作协议,联合开发生态茶园项目,引进先进的台湾高山茶加工技术、茶园休闲农业观光管理以及人才管理模式,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。目前,第一期已投入12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,在茶园内套种了银杏树、杨梅、桂花等树种。这样既能因地制宜地保留了南湖山的原生态植被树木,又能通过茶园套种银杏、杨梅、樱桃、桂花树和黄花菜等保持水土,深开种植沟,重施基肥,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。对其种植成活率、抗虫性、抗病性、抗寒性、抗寒性、产量、品质等的研究结果表明:紫牡丹、金牡丹和金观音等茶树品种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良好,适宜在南湖山及周围气候和土壤条件相似的茶区大面积推广种植。
如今,南湖山茶业基地已成功引种400多亩生态茶,开发出紫牡丹、金牡丹和金观音3个品种,打造出“岚湖山”“一拂春”“石竹秋韵”等三大具有福清本土文化韵味的茶叶品牌,还在全国各地创13家直营和加盟店,产品供不应求。
南湖山茶业在实现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,还带动周边农民种茶致富。2010年,南湖山茶业有限公司开辟公司+农户+基地的运营模式,即南湖山茶业公司出高薪聘请专家手把手教当地农户种植茶树,按照专家对基地土壤等条件“会诊”开出的“药方”,由公司统一采购农药,指导农户按时按量用药,施肥和田间管理,采取统一标准采摘茶叶,最后由公司回收茶叶。公司与农户签订的协定有一条,农户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的规定,农户一律施农家肥,一律不准使用锄草剂,而采取人工除草的方法。有公司作为技术指导和后盾,南湖山村以及周边农民种茶达800多亩。南湖村村民姚银华大姐乐呵呵地说,“过去1公斤茶只能卖13元,但现在卖给公司1公斤40元,一年能赚5万多元。现在钱比以前好赚多了,我们全村都在种茶呢。”
今年4月20日,福州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省农科院茶叶所主持的科企合作项目--南湖山茶业“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引种示范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”进行验收。专家组认为,该项目完成合同各项指标,经费使用合理,一致同意通过验收。
对于茶山未来的发展,黄建踌躇满志。他说,正在规划和建设一个集高端休闲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有机茶园,在将来的3-5年,他要将南湖山打造成国内首屈一指的有机生态茶园的“标杆”.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黄建:逐梦南湖山(图文)